中鋼人員之職位異動及離退職均按規定辦理,正式聘僱人員可依勞基法工作至65歲退休或依法提早自願離退。針對職位異動,在異動前由直屬主管先與之協商,同意時再予以公告異動。若因而致履行勞務發生困難時,可於異動通知生效日起30曆日內,逕行提出終止勞動契約或提出申訴,而於申訴遭駁回後10曆日內向公司提出終止勞動契約。
針對優惠離退,訂有「員工特殊專案優惠離退處理要點」及「退休、撫卹、職災補償及資遣」規章,將優惠離退之申請制度化。113年離職之員工人數共369人,離職率為3.88%,其中60歲以上為251人,主要原因為屆齡退休,其次離職員工為較年輕族群(18~39歲間),辭職後多為轉業國營企業及個人生涯規劃,主要係因年輕族群同時報考本公司、國營企業或公務人員。中鋼已密切關注人員流動趨勢,除安排專業技術培訓課程,訂定銜接人員養成與培育目標,亦快步轉型智慧製造,降低基礎人力依賴性,並以AI或VR等視覺化方式訓練新生代,同時顧及經驗傳承與創新提升培訓效率,目前人員名額補足狀況順暢。
分類 | 項目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
一般員工離職總人數 | 742 | 7.57% | 621 | 6.42% | 414 | 4.30% | 369 | 3.88% | |
員工自願離職率 | 742 | 7.57% | 619 | 6.4% | 411 | 4.27% | 366 | 3.85% | |
性別 | 男 | 719 | 7.34% | 604 | 6.25% | 403 | 4.19% | 353 | 3.71% |
女 | 23 | 0.23% | 17 | 0.17% | 11 | 0.11% | 16 | 0.17% | |
地區 | 北部 | 2 | 0.02% | 7 | 0.07% | 5 | 0.05% | 5 | 0.05% |
中部 | 0 | 0% | 1 | 0.01% | 6 | 0.06% | 9 | 0.09% | |
南部 | 738 | 7.53% | 611 | 6.32% | 403 | 4.19% | 354 | 3.72% | |
東部 | 2 | 0.02% | 2 | 0.02% | 0 | 0.00% | 2 | 0.02% | |
離島 | 0 | 0% | 0 | 0% | 0 | 0.00% | 0 | 0.00% | |
年齡 | 18~29歲 | 38 | 0.39% | 27 | 0.28% | 26 | 0.27% | 47 | 0.49% |
30~39歲 | 31 | 0.31% | 37 | 0.38% | 48 | 0.50% | 48 | 0.50% | |
40~49歲 | 29 | 0.3% | 19 | 0.2% | 25 | 0.26% | 17 | 0.18% | |
50~59歲 | 17 | 0.17% | 6 | 0.06% | 9 | 0.09% | 6 | 0.06% | |
60歲以上 | 627 | 6.4% | 532 | 5.5% | 306 | 3.18% | 251 | 2.64% |
分類 | 項目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
國籍 | 本國籍 | 14 | 2.25% | 4 | 0.97% | 18 | 0.19% |
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
性別 | 男 | 14 | 2.25% | 4 | 0.97% | 17 | 0.18% |
女 | 0 | 0% | 0 | 0% | 1 | 0.01% | |
地區 | 北部 | 1 | 0.16% | 0 | 0% | 0 | 0% |
中部 | 0 | 0% | 0 | 0% | 2 | 0.02% | |
南部 | 13 | 2.09% | 4 | 0.97% | 16 | 0.17% | |
東部 | 0 | 0% | 0 | 0% | 0 | 0% | |
離島 | 0 | 0% | 0 | 0% | 0 | 0% | |
年齡 | 18~29歲 | 5 | 0.8% | 2 | 0.48% | 10 | 0.11% |
30~39歲 | 9 | 1.45% | 2 | 0.48% | 6 | 0.06% | |
40歲以上 | 1 | 0.13% | 0 | 0% | 2 | 0.02% |
員工薪酬的主要項目包括基本薪給(含本薪、伙食津貼、特殊環境津貼/特別維護津貼/轉爐天車特別津貼三項)、年終獎金及產銷盈餘獎金。薪給採職務責任給與制度,參照薪資市況、公司財務狀況、組織結構,訂定員工薪給標準,不因性別有差異,相同職位、職等之女男員工基本薪資比例為1:1。由於中鋼薪給與年資有所關聯,各職別薪酬比例之差距係因年資、績效不同所致,如單純考量同職別且同年資員工,則其薪酬並不因性別而有所差異,112年非管理階層之全職人員薪資平均數為124萬元、薪資中位數為115.6萬元。
項目 | 110年度 | 111年度 | 112年度 |
---|---|---|---|
組織中最高薪酬個人之年度總薪酬與組織所有員工(不包括獲得最高薪酬者)年度總薪酬中位數的比率 | 6.7%~13.5% | 6.7%~10% | 4.3%~8.7% |
報導組織中最高薪酬個人年度總薪酬增加之百分比與組織所有員工(不包括獲得最高薪酬者)年度總薪酬增加百分比之中位數的比率 | 1.9% | 1.2~1.8% | 0% |
新進人員敘薪依衡量人力巿場供需情形與薪酬行情訂立標準,以優於勞基法所規定之基本薪資為原則,並考慮擬予擔任之工作、學歷、相關工作年資、巿場人力需求狀況、參酌中鋼現有擔任相同工作或相等年資人員之薪給。113年員級同仁進用敘薪為32,100元,師級同仁進用敘薪為42,600元,滿3個月後依其過往工作經驗及工作考評辦理調薪。
113年各職級薪酬比例 | ||||||
---|---|---|---|---|---|---|
性別 | 女性 | 男性 | ||||
職級 | 平均薪資 倍比 |
平均年資(年) | 平均薪資 倍比 |
平均年資(年) | ||
經理部門 (固定年薪) | 註1 | 34 | ||||
經理部門 (固定年薪+其他獎酬) | ||||||
一~四級主管 (固定年薪) | 1 | 14 | 0.96 | 17 | ||
一~四級主管 (固定年薪+其他獎酬) | 1 | 0.94 | ||||
非主管職位(固定年薪) | 1 | 9 | 1.02 | 14 |
人員於進入公司後約7~12年間(視職等及個人績效表現之不同),每年皆有調薪機會,調薪幅度與績效表現高度相關,調幅約為1%~8%之間。此外,公司亦會視市場薪資動態及經營狀況而進行年度調薪,近10年之平均調幅為3.1%。
項目 | 110年度 | 111年度 | 112年度 |
---|---|---|---|
正式員工平均薪資調幅比例 | 2.8% | 4.5% | 3.5% |
本公司定期於每年年中及年末各辦理一次績效考評作業,考績等第共分為優、甲、乙、丙、丁五級,考績等第與薪酬結構、員工誠信經營守則遵循度相連結,將影響獎金、員工酬勞及調薪。考核結果為丁等者予以資遣,考績丙等者不辦理年度調薪,且其主管需與當事人進行晤談並研提績效改善計劃。主管於日常工作期間須隨時關心受考評人之工作情形,並不定期與受考評人進行溝通晤談,以協助達成其績效目標,受考評人如對於考評結果有質疑,得循行政系統溝通反映。112年考核結果為最佳等級的員工人數共705位,未有考核結果為最低等級者。
考核類型 | 說明 | 頻率 |
---|---|---|
績效考評 | 依據公司經營策略,各單位依其業務特性及營運目標訂定KPI,員工依單位目標設立個人績效目標。本公司定期於每年年中及年末各辦理一次績效考評作業,考績等第共分為優、甲、乙、丙、丁五級,考績等第與薪酬結構連結,將影響獎金、員工酬勞及調薪。 | 2次/年 |
團隊績效考核 | 公司當月份獲致盈餘時,受考評人根據團隊績效因素和個人薪資因素,核算個人得獲配產銷盈餘獎金。 | 1次/月 |
敏捷對話 | 主管於日常工作期間須隨時關心受考評人之工作情形,並不定期與受考評人進行溝通晤談,以協助達成其績效目標。 | 持續進行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
---|---|---|---|
年末考評員工人數 | 9,301 | 9,350 | 9,459 |
考核結果為最佳等級的員工人數 | 705 | 709 | 705 |
考評人數佔比 | 7.58% | 7.58% | 7.45% |
考核結果為最低等級的員工人數 | 0 | 0 | 0 |
本公司高階主管(含總經理)之薪酬與公司經營管理績效掛鉤。渠等之薪酬分為固定部分與變動部分;其中,變動部分係綜合考量ROE、ROA、ESG、風險管理和其他績效指標而決定。
本公司高階主管之薪酬係以現金支付。為維護企業商譽並維持有效的內部控制,依本公司獎懲規定,全體員工(包含高階主管)如有違反公司相關規定行為,將依規定收回已核准的年終獎金。
各重大性議題是相關部門副總和一級主管的KPI重要項目之一。KPI是主管年終績效評估的基礎,KPI考評結果涉及它們的獎金和薪酬調整,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項目:
職位 | KPI類型 |
---|---|
相關部門副總 | 碳排放強度 |
相關單位一級主管 | 碳排放強度,全公司節電率 |
本公司採管理職、專業職雙軌制之升遷制度,並綜合考量員工之職能、績效與領導力之潛力予以晉升,提供適才適所之職涯發展。
職缺由內部員工晉升填補比率 | |||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56.95% | 59.11% | 49.76% | 57.66% |
員工是公司重要的資產,也是一起成長的夥伴,除攜手共同營造安心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人權以外,更透過職涯發展及教育訓練,提升員工技能,厚植人才資本,提升公司競爭力。
113年中鋼全職員工為9,518人,無約聘人員,全職員工占比為100%,中鋼為因應大量資深同仁退休、年輕世代進用及工廠智慧化轉型,人才培育發展特著重於四大原則:共通性訓練、專業技術傳承、培育AI人才及塑造有機的學習性組織,訓練課程分成「專業」、「品管」、「管理」、「語文」、「環安衛」五大類型,受訓人數依照年齡及層級分類如附表。113年度之教育訓練課程主要包括新進同仁培訓、管理人才培訓、派外人員培訓、通識教育及一般訓練、專業技術訓練、品管、語文、環安衛及AI相關訓練等,113年度人才培育訓練費達54,545千元,平均每人年訓練費為5,731元,平均員工訓練時數27.8小時。不僅在員工新進聘用後隨即教育訓練,在人才發展過程中,亦不斷探求組織和個人需求,並隨時檢視、逐步開展各項必備訓練,以提升個人生涯發展所需之知識及技能。
訓練課程五大類型&時數 | ||||
---|---|---|---|---|
專業 | 品管 | 管理 | 語文 | 環安衛 |
74,260 | 11,675 | 22,921 | 3,417 | 100,913 |
員工訓練總時數/小時 | ||||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258,431 | 265,609 | 264,685 |
員工平均訓練時數(單位:小時) | ||||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26.6 | 27.6 | 27.8 |
員工訓練總支出/新臺幣百萬元 | ||||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49.2 | 46.2 | 54.5 |
員工每人平均訓練費用/元 | ||||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
5,065 | 4,798 | 5,731 |
2024年各層級平均受訓人時 | ||||
---|---|---|---|---|
項目 | 分類 | 平均人時 | ||
管理職/非管理職 | 高階 | 18.19 | ||
中階 | 22.94 | |||
基層 | 39.88 | |||
非管理職 | 21.89 |
2024年各年齡層平均受訓人時 | ||||
---|---|---|---|---|
項目 | 分類 | 平均人時 | ||
年齡 | 30歲以下 | 39.04 | ||
31~50歲 | 23.20 | |||
大於50歲 | 14.03 |
2024年各性別平均受訓人時 | ||
---|---|---|
項目 | 分類 | 平均人時 |
性別 | 男性 | 27.33 |
女性 | 28.52 |
2024年各國籍平均受訓人時 | ||
---|---|---|
項目 | 分類 | 平均人時 |
國籍 | 台灣 | 27.8 |
外國籍* | N/A | |
* 所有員工國籍均為台灣,未聘請外國籍員工。 |
人力資本投資報酬率(Human Capital Return on Investment metric) | ||||
---|---|---|---|---|
項目/年度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營業收入【a】 | 259,782,000,000 | 250,601,000,000 | 197,149,000,000 | 193,546,000,000 |
營業成本【b】 | 209,566,000,000 | 232,344,000,000 | 190,094,000,000 | 182,608,000,000 |
用人費用【c】註 | 26,733,000,000 | 18,828,000,000 | 14,912,000,000 | 15,401,000,000 |
(HCROI) (=a- (b-c)) / c | 2.88 | 1.97 | 1.47 | 1.71 |
員工人數 | 9,794 | 9,711 | 9,621 | 9,518 |
為確保分析之公正性與獨立性,中鋼透過與專業的全球諮詢公司協作,辦理 2023 年度員工敬業度調查,目的是深入了解員工的工作體驗、心理安全,並梳理公司內部可加強的領域。
該調查係透過問卷進行,問卷內容涉及工作滿意度、工作目標明確性、幸福感、工作壓力和其他相關因素。調查對象僅限於在職超過六個月的技術員、工程師、行政人員及管理層級。
此次調查覆蓋了98%的所有員工,並達到了51%的回覆率。整體參與度得分為80分(分數代表給予正面評價的員工比例,意即5分量表中4分以上正面回饋者佔80%),這與台灣產業及全球重型製造業的得分相當;多樣性和包容性以及能力提升等類別中顯著領先。然而,在敏捷轉型、參與發聲和組織效率等方面則仍有精進空間。
員工敬業度/幸福感調查面向 | |
---|---|
調查面向 | 題項說明 |
工作滿意度 | 你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嗎? |
目的 | 你是否了解公司的整體目標以及你所屬單位的目標? |
幸福感 | 你是否強烈感受到在中鋼公司內的歸屬感和團隊合作? |
壓力 | 你是否認為已獲得足夠的資訊和資源,能有效地管理工作並有效應對壓力? |
製程智慧化是中鋼現階段重點政策,為強化AI人才培育,中鋼自105年起成立智能產銷委員會(PMIC),以建構混合雲智能平臺(Technology)、規劃及協助集團人員AI訓練(Talent)、全面推動智能方案(Team)之3T主軸展開推動,並開設一系列AI人才訓練相關課程。於112年PMIC委員會擴大升格為數位轉型推動小組,小組下依功能性分別設立五個分組,包含資訊與數位化分組、智慧製造分組、商業模式優化分組、數位創新技術分組及教育訓練分組,自111年上半年開辦AI核心技術訓練班至今,除了教導Python程式語言外,另於期末舉辦AI專題分享交流會,嘗試將所學應用於解決現場實際問題或找出降低成本、增進效率之道。並於112年導入數據處理與視覺化課程(Power
BI),期許利用數位賦能工具幫助公司資料整合並更容易判讀數據特徵。
至今中鋼亦邀請外部專家進行多場次數位趨勢相關講座(如ChatGPT應用、AI智慧製造、AI趨勢等等),廣納國內外資源及專家學者經驗傳承,培養數位轉型意識,另採多元化方式規劃整體AI訓練課程,在培訓對象方面,除以資料科學家、資料工程師、領域專家、及業務主管等進行分類;另亦透過中鋼半月刊中分享數位轉型推動小組工作發展,藉以培養同仁在AI上的認知與素養。
培訓對象 | 作法 | 培訓方式 |
---|---|---|
資料科學家(研究員) | 每年選送數名研究人員赴國外知名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 國外培訓 |
資料工程師/領域專家 | 與國內AI專業教授合作,舉辦「AI核心技術訓練」班(約120小時/班),以帶入專題方式進行課程並於課程期末安排專題分享交流會,檢視學習成效 | 國內培訓 |
資料工程師/領域專家 | 為協助資料工程師及領域專家運用數據分析工具,開辦「數據處理與視覺化實務應用訓練班」,並以公司案例進行實作演練 | 公司內培訓 |
主管及IT專業人員 | 派請相關單位主管參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經理人週末研修班」,培養經理人在AI技術能有全面性的大局觀 | 人工智慧學校 |
AI基礎訓練(領域專家) | 自107年起開辦「領域專家AI基礎訓練」課程,邀請國網中心之專家授課 | 國網中心 |
AI主管訓練(業務主管) | 不定期邀請外界專家蒞臨演講傳達新知 | 業界專家 |
中鋼員眷 | AI科普短文分享 | 中鋼半月刊 |
從107年至113年期間,推動有關AI數位轉型之件數共計465件,累計效益約1,967,040千元。
年度 | 數位轉型(AI)(件) | 數位轉型(AI)效益(千元) |
---|---|---|
107 | 5 | 105,230 |
108 | 1 | 1,580 |
109 | 13 | 51,400 |
110 | 63 | 353,500 |
111 | 133 | 148,930 |
112 | 110 | 891,730 |
113 | 140 | 414,670 |
總計 | 465 | 1,967,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