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參與及影響力

國內外主要參與組織

本公司積極參加國內諸多產業公會及學、協會活動,以加強彼此的交流與合作。其中,部分參與之重要產業公會及學、協會如下:

國內

鋼鐵專業方面
組織名稱 中鋼參與角色 宗旨及目標
台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 黃建智董事長
擔任理事長
為謀鋼鐵工業之團結與發展,協助政府經濟建設及爭取國家外匯,並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為宗旨。
中國工程師學會 陳守道總經理
擔任理事
協力發展國家工程建設、提升工程領域相關之專業知識與技能,並應用工程及科技於促進民眾與社會福祉。
企業永續經營
組織名稱 中鋼參與角色 宗旨及目標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磐石會員 協助臺灣企業發展永續策略,並且導入國際市場與研究機構在永續領域的準則與相關議題,使臺灣企業永續發展與國際接軌,在全球商業價值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協會 理事 以加強連繫從事污染場址調查、整治、復育及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人士,推動環境資源之有效利用,促進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為宗旨。
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理事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結合產業經營者共同「孕育標竿企業、引領社會核心、傳承永續志業」。
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 王錫欽高級顧問
擔任發起人
淨零碳排是國際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從國際碳中和及CCUS的發展與推動經驗,審視臺灣碳中和在CCUS的發展機會及策略,加速促進我國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創始會員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期以「以倡議企業、組織實踐淨零排放並協助政府達成台灣地區的碳中和」的核心理念,用行動引領臺灣各界,帶動臺灣淨零排放風潮,協助政府達成臺灣地區淨零目標。

國外

組織名稱 交流合作方式 效益

世界鋼鐵協會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orldsteel)

擔任協會核心會員
  • 參與協會的永續報告工作小組,並提報數據、提供意見、參與宣導。
  • 參與其技術、安全衛生、環境、原物料、經濟、永續產品等委員會。
  • 參與 CO2排放數據蒐集、生命週期評估、能耗、永續報告等工作或專家小組,並提供意見、參與宣導。
  • 透過交流、合作與服務,貢獻中鋼經驗,取得最新資訊並與國際緊密接軌。

東南亞鋼鐵協會
(South East Asia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SEAISI)

擔任核心會員
  • 協助推動鋼鐵技術及環安衛會務,參與統計經濟討論及技術培訓規劃課程。
  • 每年協助辦理鋼鐵年會暨技術研討會、巡迴授課研討會及東協永續論壇,並分享技術、環安衛、統計報告及臺灣國家報告。
  • 透過積極協助鄰國鋼鐵同業,維持良好互動及合作,得到地區產業、技術發展及政策資訊,作為開拓業務及策略合作的良好基礎。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經常性配合經濟部參加 OECD 鋼鐵委員會
  • 代表業界配合官方(經濟部及駐外使館)及學界(金屬中心)參加 OECD 鋼鐵委員會,獲取全球鋼鐵環境面、政策面及經濟面等最新訊息。
  • 善用此國際平臺,獲得重大的產業及環保新訊息,適時發聲藉以提高我國的能見度與參與度。
  • 藉此平臺與各國官方鋼鐵負責機構交流,尋求突破現有貿易障礙的機會。
捐款與其他支出

根據公司法第1條第2項,公司「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即公司得為公共福祉、人道主義及慈善目的,捐贈合理金額等資源以增進公共利益。本公司依此法源贊助學、協、公會與其他免稅團體。

依據本公司「誠信經營守則」第11條規定,本公司不得捐贈政治獻金;依據本公司「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第8條、第10條規定,本公司不得提供或承諾任何疏通費,且慈善捐贈之對象限為慈善機構,不得為變相行賄。因此本公司未進行政治捐贈與政治遊說等相關活動。

soc6_img1.png

單位:新臺幣萬元

類別 110年 111年 112年 113年
學、協、公會與其他免稅團體 1,125 1,301 1,233 1,084
遊說團體 0 0 0 0
政治競選、政治組織 0 0 0 0
其他 0 0 0 0
113年主要學、協、公會贊助與會費支出

單位:新臺幣萬元

議題 描述 贊助及會費
鋼鐵產業發展
  • 取得最新鋼鐵行業資訊並與國際接軌
  • 相關組織如: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台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等。
727
ESG永續行動
  • 支持企業永續相關之行動
  • 相關組織如:台灣淨零排放協會、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等。
53

單位:新臺幣萬元

組織名稱 贊助與會費
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 689
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 54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之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28
氣候立場

有鑑於我國政府對標巴黎協定,已於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本公司積極響應政府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及2050淨零排放立場,持續就各項減碳規劃與政府部門議合,並據以研訂本公司中長期減碳目標及2050碳中和路徑規劃,以呼應政府減碳政策。

學、協、公會氣候政策調查

本公司積極與各國內外參與組織合作,尤其著重以氣候行動為重點的成員組織,並承諾所有間接氣候倡議行動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本公司會持續與各組織合作,促使他們更加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

對於公開表達關於氣候變遷立場與國際或國內之永續發展目標相抵觸之學、協、公會,本公司將在不違反法律及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採取以下行動:

  1. 向該學、協、公會重申本公司氣候變遷立場或永續發展目標。
  2. 請該學、協、公會自本公司重申立場後半年期限內調整氣候變遷立場以符合國際或國內永續發展目標。若未能於前述期限前完成,本公司將終止與該學、協、公會合作。

氣候立場揭露

學、協、公會是社會推動應對氣候變遷的重大力量,無論規模大小與成立宗旨,均能促進各產業的訊息交流,搭建合作橋梁,並為各個利害關係人提供解決環境問題的平臺,使各產業在公共政策中擁有集體發言權。因此,本公司定期以高標準審查所參與組織的氣候立場,期望這些組織公開發表與巴黎協定一致的氣候立場,或支持全球向淨零排放轉型。

所有公開揭露氣候立場之學協會名單如下:

組織名稱 氣候立場
世界鋼鐵協會
(worldsteel)
高度支持巴黎協定

該協會在「Climate change and the production of iron and steel」表示全力支持巴黎協定。 (了解更多)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高度支持2050淨零排放

該協會鼓勵產業界積極投入轉型,致力於2050年前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透過積極減碳作為,持續推廣與宣導淨零排放,並以行動引領臺灣各界,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 (了解更多)

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TUCA) 高度支持2050淨零排放

該聯盟宗旨以加速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發展來促進臺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 (了解更多)

社團法人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 高度支持全球淨零轉型

該協會支持全球淨零轉型,透過辦理淨零轉型相關課程鼓勵各產業積極投入轉型。 (了解更多)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高度支持2050淨零排放

該協會積極支持會員創造必要的規模,實現企業和價值鏈的永續轉型,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 (了解更多)

氣候政策傾向問卷調查結果

除了定期審查我們參與的學、協、公會氣候立場外,我們還會公開所參與組織的氣候政策傾向调查结果。此問卷調查為每兩年進行一次,並將結果公布於公司網站。

問卷簡介

中鋼公司重視氣候變遷與碳中和議題,已建立應對機制及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並設定短程減碳,中長程邁向碳中和路徑規劃。本公司期許能強化與國內外同業、綠能產業、供應商及學研界之策略合作,降低產業鏈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系統性預防並減緩氣候變遷衝擊。

為了解本公司加入之學、協、公會的氣候相關行動,並檢視其符合巴黎協定目標與本公司立場之程度,本公司透過此問卷調查參與之學、協、公會等機構之氣候政策傾向及執行情形,展現對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的支持與承諾。

問卷結構
  • 本問卷共邀請87個學、協、公會組織填答,回收有效份數54份,有效填答率62%。
  • 問卷結構:由初步接觸至實際行動,分成四大階段,各階段問卷題項如下。
接觸階段
(Awareness)
1
題項

(1) 貴組織是否關注氣候變遷與碳中和等資訊及趨勢?

(2) 貴組織是否有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碳中和等議題的動機?

     (2.1) 貴組織因應氣候變遷與推動碳中和等動機為何?

意願階段
(Intent)
2
題項

(3) 貴組織是否至少有1名管理階層/理監事,有能力理解(或處理)氣候相關議題?

(4) 貴組織管理階層/理監事目前是否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

     (4.1) 貴組織管理階層/理監事是否規劃在未來兩年內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

衡量階段
(Evaluation)
3
題項

(5) 針對淨零議題,貴組織是否已(或將)申請政府輔導?

(6) 貴組織是否訂定識別、評估和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流程?

     (6.1) 貴組織是否規劃在未來兩年內,導入與氣候相關的風險管理流程?

行動階段
(Action)
4
題項

(7) 針對氣候變遷及碳中和,貴組織是否已進行(或規劃)相關作法?

(8) 貴組織是否已(或規劃)向所屬會員宣導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淨零減排趨勢?

(9) 針對因應氣候變遷及碳中和議題,貴組織是否為所屬會員提供激勵(或輔導)措施?

問卷結果

接觸階段(Awareness)

  • 94.44% 關注氣候變遷與碳中和等資訊及趨勢。
  • 85.19% 具有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碳中和等議題的動機,其中動機「與本組織領域方向相符」占59.09%;「依法規規定」占40.91%。

意願階段(Intent)

  • 87.04% 至少有1名管理階層/理監事,有能力理解(或處理)氣候相關議題。
  • 51.85% 管理階層/理監事目前已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尚未進行的組織有逾四成(42.31%)計畫在未來兩年內進行相關監督與管理。

衡量階段(Evaluation)

  • 16.67% 針對低碳轉型議題,已(或將)申請政府輔導。
  • 16.67% 訂定識別、評估和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流程;尚未建立的組織有22.22%規劃在兩年內導入與氣候相關的風險管理流程。

行動階段(Action)

  • 51.85% 針對氣候變遷及碳中和,已進行(或規劃)相關作法。
  • 85.19% 已(或規劃)向所屬會員宣導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淨零減排趨勢。
  • 35.19% 針對因應氣候變遷及碳中和議題,為所屬會員提供激勵(或輔導)措施;另53.70%的組織計畫未來為會員提供相關激勵或輔導措施。
問卷分析
  • 八成五以上的學、協、公會組織關注氣候變遷與碳中和議題,並具有動機因應此項未來變化與趨勢。
  • 八成七學、協、公會的管理階層/理監事有能力理解(或處理)氣候相關議題。惟目前僅有半數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若加計未來兩年內有意願由管理階層/理監事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之學、協、公會約為兩成,可望有七成的學、協、公會將針對氣候相關議題進行監督與管理。
  • 不到兩成學、協、公會申請政府輔導低碳轉型議題與訂定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流程,未來兩年內氣候風險管理流程預計可提升至三成五。
  • 有八成五的學、協、公會向所屬會員宣導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淨零減排趨勢,並已有半數學、協、公會針對氣候變遷及碳中和進行或規劃相關作法,另有三成五為所屬會員提供激勵(或輔導)措施。
  • 總結本公司參與之學、協、公會組織,針對氣候政策多數已進行適度推動與調適,未來朝向積極務實推動因應氣候變遷及碳中和工作,惟在風險管理面與對會員的輔導措施若能進一步強化,將能更有助提升碳中和工作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