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目標及達成情形

中鋼以兼具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及社會共好三者為永續發展志業,為持續精進企業永續經營與管理,履行永續發展之承諾,並回應利害關係人期待,本公司規劃113~120年及以後環境、社會及治理 (以下簡稱 ESG) 目標,以具體行動在環境、社會、治理 / 經濟等面向貢獻心力。

每年度透過各式管道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並配合經營發展策略,適時調整本公司 ESG 目標。

註:以  表示已達成113年目標,  表示未達標。
議題 113年目標 目標達成情況 短期目標(114年) 中期目標(115年~119年) 長期目標(120年~)
溫室氣體管理
(範疇1+2)
減排6%,累計減量132.6萬公噸CO2e。 皆達標 減排7%,累計減量154.7萬公噸CO2e。 119年目標:
    減排25%,累計減量552.5萬公噸CO2e。
    以139年達成碳中和為努力目標。
註:以107年為基準 註:以107年為基準 註:以107年為基準
空氣污染
  • 1. 粒狀物減量136.9公噸。
  • 2. 硫氧化物減量803.6公噸。
  • 3. 氮氧化物減量11.5公噸。
皆達標
  • 1. 粒狀物減量157.4公噸。
  • 2. 硫氧化物減量803.6公噸。
  • 3. 氮氧化物減量11.5公噸。
119年目標:
  • 1. 粒狀物減量177.9公噸。
  • 2. 硫氧化物減量1,025.6公噸。
  • 3. 氮氧化物減量83.5公噸。
配合行政院核定之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擬訂本公司長期目標。
註:累積污染減量(109年起算) 註:累積污染減量(109年起算) 註:累積污染減量(109年起算)
水資源 規劃和發產業園區(替代履行)再生水導入,耗用新水量降低54.4%。 已達標 持續配合鳳山溪(含和發產業園區替代履行)再生水及臨海再生水穩定導入, 耗用新水量降低57.0%。 116年目標:
    規劃提升廢水純化場回收率,耗用新水量降低58.4%。
120年目標:
    朝多元水源目標邁進,持續評估廠內廢水回收再利用,預期耗用新水量將降低60.4%。
註:以106年尚未導入再生水的用水量13萬立方米/日為基準。 註:以106年尚未導入再生水的用水量13萬立方米/日為基準。 註:以106年尚未導入再生水的用水量13萬立方米/日為基準。 註:以106年尚未導入再生水的用水量13萬立方米/日為基準。
能源管理 104-113年平均年節電率>1%。 已達標 104-114年平均年節電率>1.05%。 119年目標:
    104-119年平均年節電率 >1.1%。
121年目標:
    104-121年平均年節電率 >1.5%。
循環經濟鋼化聯產 建立鋼化聯產節能操作技術,生產能耗降低10%。 已達標 評選出一款具替代性之PSA-CO2 吸附劑,CO2/N2之吸附選擇性>10。 118年目標:
    建置年減碳24萬公噸鋼化聯產示範產線。
129年目標:
    推動鋼化聯產商業場應用方案290萬公噸減碳量。
資源循環管理
  • 1. 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比例達90%以上,廢棄物零固化掩埋。
  • 2. 副產品資源循環量36.6萬公噸。
皆達標
  • 1. 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比例達92%以上,廢棄物零固化掩埋。
  • 2. 副產品資源循環量38.4萬公噸。
    119年目標:
  • 1. 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比例達94%以上,廢棄物零固化掩埋。
  • 2. 副產品資源循環量41.4萬公噸。
    124年目標:
  • 1. 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比例達94.1%以上,廢棄物零固化掩埋。
  • 2. 副產品資源循環量50萬公噸。
註:以  表示已達成113年目標,  表示未達標。
議題 113年目標 目標達成情況 短期目標(114年) 中期目標(115年~119年) 長期目標(120年~)
人才發展
  • 1. 初任主管管理訓練班,第一年完訓率90%。
  • 2. 初任機電維護人員核心技能,第一年完訓率88%。
皆達標
  • 1. 初任主管管理訓練班,第一年完訓率92%。
  • 2. 初任機電維護人員核心技能,第一年完訓率90%。
  • 3. 配合數位轉型趨勢議題,每年至少辦理4次講座。
  • 4. 維持員升四級主管(師級)、技師達上限比例≥60%。
119年目標:
  • 1. 初任主管管理訓練班,第一年完訓率95%。
  • 2. 初任機電維護人員核心技能,第一年完訓率92%。
  • 3. 配合數位轉型趨勢議題,每年至少辦理4次講座。
  • 4. 維持員升四級主管(師級)、技師達上限比例≥60%。
120年目標:
  • 1. 初任主管管理訓練班,第一年完訓率95%。
  • 2. 初任機電維護人員核心技能,第一年完訓率92%。
  • 3. 配合數位轉型趨勢議題,每年至少辦理4次講座。
  • 4. 維持員升四級主管(師級)、技師達上限比例≥60%。
人才留任
  • 1. 維持員升四級主管(師級)、技師達上限比例≥60%。
  • 2. 落實三級以上主管接班傳承規劃90%/年。
  • 3. 提高從業人員持股信託占發行股數比例至2.7%。
部分達標,未達標原因為既有人員退休所致。
  • 1. 落實三級以上主管接班傳承規劃93%。
  • 2. 提高從業人員持股信託占發行股數比例至2.85%,協助同仁為退休做好準備並提高員工的留任意願。
  • 3. 育嬰留停復職率≧80%。
  • 4. 籌辦設置托嬰中心。

116年目標:
提高從業人員持股信託占發行股數比例至3.5%,協助同仁為退休做好準備並提高員工的留任意願。

117年目標:
托嬰人數30人。

119年目標:
  • 1. 落實三級以上主管接班傳承規劃95%。
  • 2. 提高從業人員持股信託占發行股數比例至4%,協助同仁為退休做好準備並提高員工的留任意願。
  • 3. 育嬰留停復職率≧80%。
123年目標:
  • 1. 落實三級以上主管接班傳承規劃 95%。
  • 2. 提高從業人員持股信託占發行股數比例至5%,協助同仁為退休做好準備並提高員工的留任意願。
  • 3. 育嬰留停復職率≧80%。
員工關懷
  • 1. 安排心理調適講座。
  • 2. 未婚聯誼活動每年204人參加。
  • 3. 長青樂活研討會2場/年(參加人數計160人/年)。
部分達標,未達標原因為考量降減成本所致。
  • 1. 安排專業諮商師駐廠服務,擴大提供至眷屬使用。
  • 2. 未婚聯誼活動每年204人參加。
  • 3. 長青樂活研討會參加人數比例≧當年度退休人數之50%。
119年目標:
  • 1. 安排專業諮商師駐廠服務,擴大提供至協力廠商員工使用。
  • 2. 未婚聯誼活動每年204人參加。
  • 3. 長青樂活研討會參加人數比例≧當年度退休人數之50%。
120年目標:
  • 1. 安排專業諮商師駐廠服務,擴大提供至協力廠商員工使用。
  • 2. 未婚聯誼活動每年204人參加。
  • 3. 長青樂活研討會參加人數比例≧當年度退休人數之50%。
多元化 NA NA 女性員工占比≧3.6%。 119年目標:
    女性員工占比≧4.1%。
120年目標:
    女性員工占比≧4.1%。
註:114年度新增之ESG目標 註:114年度新增之ESG目標
社會參與
  • 1. 舉辦藝文活動8場次/年以上。
  • 2. 關懷小港低收入戶,走入偏鄉教育,關懷人數達5,000人次/年以上。
  • 3. 投入鋼鐵及環保相關教育活動,受益人數8,500人次/年以上。
  • 參與總體營造:
    1. (1) 投入社區大型公園及主要幹道環境綠美化人力達2,640人次/年以上。
    2. (2) 投入水環境巡守隊1,500人次/年以上。
皆達標
  • 1. 攜手集團公司共同參與推廣藝文活動,舉辦藝文活動10場次以上。
  • 2. 結合公司社團、集團公司共同參與公益活動,關懷弱勢家庭、偏鄉學童5,000人次以上。
  • 3. 與集團公司、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校園教育活動。受益人數9,000人次以上。
  • 4. 邀請集團公司共同參與社區總體營造:
    1. (1)投入社區環境綠美化與清潔人力3,200人次以上。
    2. (2)投入水環境巡守隊人力2,200人次以上。
119年目標:
  • 1. 結合60周年廠慶規劃系列活動,邀請知名音樂家、交響樂團、作家、文創及民俗藝術工作者舉辦藝文活動,鼓勵供應商及客戶共同響應,提升港都藝文氣息。年度舉辦藝文活動12場次以上。
  • 2. 協助小港地方社區設立關懷照顧站,提供老人預防照護服務,持續關懷弱勢家庭、偏鄉學童、及高齡長者,預期達5,000人次以上。
  • 3. 邀請集團公司共同參與校園認養活動,並鼓勵供應商及客戶共同響應,協助學校發展特色教育,受益人數9,500人次以上。
  • 4. 鼓勵地方鄰里志工、供應商、客戶共同參與社區總體營造。透過群體力量打造優質社區環境:
    1. (1) 投入社區環境綠美化與清潔人力3,200人次以上。
    2. (2) 投入水環境巡守隊人力2,200人次以上。
120年目標:
整合集團資源,邀集公司社團,及子公司共同參與:
  • 1. 扶植在地藝文團體、民俗藝術工作者,以延續傳統技藝,提升港都藝文氣息。規劃年度舉辦藝文活動12場次以上。
  • 2. 投入全齡照護,結合AI長照服務,連結區公所、里辦公室、以及社區關懷據點等,提供長照資源,擴大服務對象及增加服務項目。預期受益者達5,500人次以上。
  • 3. 推廣永續教育,走入各級教育、社會單位擴大影響各年齡層,以推動環境永續、文化永續、及人才永續為目標。預期受益人數達10,000人次以上。
  • 4.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打造美好環境家園,與地方共存共榮。預期投入人力共5,500人次以上。
職業安全
  • 1. 零重大職災。
  • 2. 員工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18。
  • 3. 協力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30。
部分達標,未達標原因為113年發生協力重大職災及協力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超標。
  • 1. 零重大職災。
  • 2. 員工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18。
  • 3. 協力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30。
115年目標:
  • 1. 零重大職災。
  • 2. 員工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18或前五年(110~114年)實績值平均,二者取其低]。
  • 3. 協力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0.30或前五年(110~114年)實績值平均,二者取其低]。
120年目標:
  • 1. 零重大職災。
  • 2. 員工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前五年(115~119年)管制值、前五年(115~119年)實績值平均,二者取其低]。
  • 3. 協力失能傷害頻率管制值≤[前五年(115~119年)管制值、前五年(115~119年)實績值平均,二者取其低]。
註:以  表示已達成113年目標,  表示未達標。
議題 113年目標 目標達成情況 短期目標(114年) 中期目標(115年~119年) 長期目標(120年~)
營運財務 精緻鋼品銷售占比達9.5%。 已達標 精緻鋼品銷售占比達11.8%。 119年目標:
    精緻鋼品銷售占比達20.3%。
123年目標:
    精緻鋼品銷售占比達26.0%。
公司治理
  • 1. 推動參與績效考評子公司制定資安目標。
  • 2. 訂定經理人績效評估及薪酬與ESG年度目標(績效)連結。
皆達標
  • 1. 推動上市櫃集團子公司簽署TCFD倡議。
  • 2. 上市櫃集團子公司公司治理評鑑前 20%。
  • 3. 接受「供應商行為準則」之供應商家數≥ 3,700家。

115年目標:
因應115年 IFRS S2永續揭露準則施行時程,依據其高階主管薪酬指標項目進行揭露。

119年目標:
  • 1. 上市櫃集團子公司(1家(含)以上)於119年之前入選國內外ESG、永續基金或指數成分股。
  • 2. 接受「供應商行為準則」之供應商家數≥4,500家。
120年目標:
  • 1. 上市櫃集團子公司公司治理評鑑前5%。
  • 2. 接受「供應商行為準則」之供應商家數≥4,700家。
誠信經營
  • 1. 法規即時鑑別率≥95%。
  • 2. 未結案法規比率≤3%。
  • 3. 重大違法事件0件。
  • 4. 強化從業人員(含經理人)道德規範暨法遵(含營業秘密保護)制度推動與落實。
  • 5. 辦理誠信經營教育訓練或講座至少3場次。
皆達標
  • 1. 法規即時鑑別率≥96%。
  • 2. 未結案規章比率≤3%。
  • 3. 重大違法事件≤0件。
  • 4. 法遵暨誠信經營宣導與教育訓練覆蓋率≥50%。
  • 5. 新進人員既有智財調查與保密承諾書簽署率100%。
  • 6. 依ISO37001標準,制定誠信經營政策暨相關作業標準。
119年目標:
  • 1. 法規即時鑑別率≥97%。
  • 2. 未結案規章比率≤2%。
  • 3. 重大違法事件≤0件。
  • 4. 法遵暨誠信經營宣導與教育訓練覆蓋率≥75%。
  • 5. 通過ISO37001驗證。
120年起每年目標:
  • 1. 法規即時鑑別率≥97%。
  • 2. 未結案規章比率≤2%。
  • 3. 重大違法事件≤0件。
  • 4. 法遵暨誠信經營宣導與教育訓練覆蓋率≥90%。(每三年統計之累計值)。
資訊安全
  • 1. 零重大資安事件。
  • 2. 導入DNS防禦機制,建置完整度100%。
皆達標
  • 1. 零重大資安事件。
  • 2. 資安設備日誌集中化100%。
  • 3. 導入外部網路安全風險量化與評級管理系統。
119年目標:
  • 1. 零重大資安事件。
  • 2. 結合雲端建立自主的資安維運平臺。
  • 3. 結合安全風險量化工具對集團公司與供應鏈資安進行風險管理。
120年目標:
  • 1. 零重大資安事件。
  • 2. 依零信任精神,整合完善資安架構。
智慧產線 累計完成18項智慧產線開發(112年、113年各完成9項)。 已達標 NA NA NA
註:114年度起修改ESG議題為智慧製造 註:114年度起修改ESG議題為智慧製造 註:114年度起修改ESG議題為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 NA NA 完成22項智慧製造項目。 119年目標:
    115~119年累計完成85項智慧製造項目。
120年起每年目標:
    完成15項智慧製造項目。
註:114年度起修改ESG議題為智慧製造 註:114年度起修改ESG議題為智慧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