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SDGs (T-SDGs) :核心目標12、13
中鋼重視與價值鏈相關的氣候變遷與減碳議題,正加快建立應對機制,全面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並研擬因應對策,加強與國內外同業、綠能產業、供應商及學研界策略合作,以降低產業鏈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並以系統性地預防減緩氣候變遷帶來之衝擊。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佈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預測全球未來十年可能發生的前五大長期風險中,「極端天氣」、「氣候行動的失敗」及「人為導致的環境災害」為前三名,其中「極端天氣」更已連續五年名列可能性最高的風險第一名,顯見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之一。中鋼參照國際倡議導入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於109年9月成為臺灣鋼鐵業首家簽署支持TCFD之企業,透過多次與外部專業機構交流、討論,並與各部門研商討論、鑑別氣候變遷對本公司帶來之風險及轉型機會,以TCFD建議之框架進行揭露,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中鋼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風險管控及因應對策所付出之努力,並將此概念傳遞於高階主管及各層級同仁。
中鋼依循TCFD之架構,識別各部門氣候變遷所帶來之風險與機會,進而有效因應氣候變遷所衍生的廣泛議題。本公司依據TCFD四大核心要素揭露相關管理行動詳如下表所示:
架構 | 中鋼作法 |
---|---|
治理 |
|
策略 |
|
風險管理 |
|
指標與目標 |
|
中鋼邀集公司相關單位與外部專家進行4場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交流討論、專題講座,以及召開內部研商會議,依循TCFD框架,檢視不同情境下各項氣候風險與機會事件之影響。
參考CDP氣候變遷問卷框架與國際報告,考量範圍涵蓋產品應用、供應鏈、調適與減緩活動、新興技術研發與投資、營運製程等各面項議題,彙整出7項轉型風險4項實體風險與7項機會議題,以發生時間區間、發生可能性、影響程度展開風險辨識,訪談生產、業務、技術、財務及企劃部門主管、同仁之專業經驗,進行中鋼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重要性鑑別,依據發生可能性、影響程度兩維度計算風險、機會影響程度,進行高度、中度與低度的分類排序,氣候相關風險/機會鑑別成果如下。
短期為111年至112年、中期為112年至119年、長期為119年至139年
排序 | 風險類型 | 風險議題 |
---|---|---|
1 | 轉型風險 |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2 | 轉型風險 | 低碳轉型過程可能因原物料供應緊張,使成本上漲 |
3 | 轉型風險 | 客戶因應氣候變遷使用鋼需求改變 |
4 | 轉型風險 |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新興煉鋼技術,進而增加成本 |
5 | 轉型風險 |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提升各項資產的能資源效率標準,例如更換高效能設備,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6 | 實體風險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使供應商(原物料)無法正常生產或配送,影響營運 |
7 | 實體風險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影響生產 |
8 | 轉型風險 | 因應法規、客戶與國際倡議以及公司設定之減量目標,持續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9 | 實體風險 | 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致使缺水風險提高,影響生產 |
10 | 實體風險 | 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港口地區遭淹沒,導致資產受損 |
11 | 轉型風險 | 環境相關消息、輿情回應 |
短期為111年至112年、中期為112年至119年、長期為119年至139年
排序 | 機會議題 |
---|---|
1 | 提供風電相關材料,生產高規電磁鋼片,跨足電動車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 |
2 | 持續開發和擴展公司之低碳排放技術,並提供低碳商品,獲得客戶青睞 |
3 | 各國因應氣候變遷,提高面對氣候韌性之需求,進而增加獲利 |
4 | 與產業鏈協作進行低碳轉型,減少產品生命週期足跡,獲得客戶青睞 |
5 | 透過研發新技術,減少產品資源耗用 |
6 | 因應低碳轉型,持續開發多元化再生能源,提高面對碳費之韌性 |
7 | 積極節能減碳,發展碳權,參與碳市場 |
氣候風險 | 氣候情境 | 因應行動 | |
---|---|---|---|
轉型風險 |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IEA APS | 中鋼依據減碳目標持續與各部門商討溫室氣體減量措施。響應高雄市政府脫煤行列,於110年8月24日停止3部鍋爐燃燒生煤,中鋼即無使用燃煤鍋爐,估計每年可減少34.0萬噸CO2。 |
低碳轉型過程可能因原物料供應緊張,使成本上漲 | IEA APS | 加強利用於製程投入廢鋼,以促進原物料永續使用,未來若廢鋼需求提高,亦將啟動多元採購。 | |
客戶因應氣候變遷使用鋼需求改變 | IEA APS | 由兩個方向著手因應低碳鋼鐵需求,首先持續進行製程改善以及減少燃料能源使用,降低單位鐵水碳排放強度;其次與研究單位合作,著手研發新型低碳製程與低碳鋼品,以協助下游客戶能達到最高的減碳效益。 | |
實體風險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使供應商(原物料)無法正常生產或配送,影響營運 | SSP5-8.5 | 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原料供給受影響,中鋼會持續分散原料來源及適度增加原料儲存空間,預期能降低原料供給風險。 |
氣候機會 | 氣候情境 | 因應行動 |
---|---|---|
提供風電相關材料,生產高規電磁鋼片,跨足電動車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 | IEA APS | 於再生能源市場方面持續發展離岸風力發電,開發風力發電用鋼;於電動車產業則持續發展薄頂規之馬達電磁鋼片、汽車高強度鋼,並減低產品的碳足跡以維持產品競爭力。 |
鋼鐵業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大,已成為氣候變遷與減碳議題中大眾注目之焦點,國內外各利害關係人漸開始關心鋼鐵業者對於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之規劃與作為,並要求鋼鐵業者需配合執行之業務或需符合相關之機制等,故中鋼正加快建立應對之機制,評估氣候變遷相關風險並發現機會,以減緩衝擊。
短期目標 | 中期目標 | 長期目標 |
---|---|---|
114年較107年排放量減7% | 119年較107年排放量減22% | 以2050年達成碳中和為努力目標 |
溫室氣體管制於國內壓力漸大,相關法規亦進行修正中,其中部份新增或修正之管制機制(如課徵碳費)將對於中鋼生產、營運面向產生顯著影響,故除強調法規之守規性為最基本之原則外,亦針對相關條文的新增或修正進行鑑別與風險管理,並持續改善優化內部之對應措施,以減緩管制衝擊。
增加之管制預期將造成公司營運成本的上升,但也間接有潛在的機會(如碳權),可為公司創造收入。中鋼設有有直屬董事會的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為全公司永續發展業務之最高指導單位,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其下轄「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本小組每2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並視需求加開會議,討論內容包含碳管理相關議題。
中鋼於95年起即依據國際標準ISO 14064執行第1次溫室氣體盤查作業。為確保盤查資料符合可量測(Measureable)、可報告(Reportable)、可查證(Verifiable)之(MRV)原則,逐年委託公正第三方查驗機構對本公司盤查資料進行查證,取得查證聲明書,並將相關資料登錄於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範疇3盤查雖非法規強制項目,然考量盤查結果可掌握整體供應鏈之溫室氣體排放狀況,進一步找尋可能的減量機會,同時響應國際倡議如碳揭露專案組織CDP等推動企業主動進行範疇3之盤查作業,中鋼自104年起由環境保護處對於範疇3之排放量進行估算,並於105年起,依據佐證資料之強度選取「商務旅行」、「營運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以及「燃料與能源相關活動」等三項範疇3項目執行盤查,並委託公正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取得查證聲明書。此外,藉由範疇3盤查作業將溫室氣體管理延伸至供應鏈,深化並擴展管理層面,持續精進盤查內容,並將視資料完整程度,新增外部查證作業項目。
中鋼參考環保署相關規定及國際作法,訂定「碳權交易及管理規定」,並將相關作業納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由環境保護處向主管機關提出碳權額度申請,至108年底,本公司已取得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減量額度,目前餘451.87萬公噸CO2e;花蓮石料場運輸模式改變抵換專案,持續監測減量成效,規劃於110年提出第二次計入期減量額度申請;鋼胚熱進爐節能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於109年獲環保署審查註冊通過,7月開始進入計入期,規劃於110年提出第一次計入期減量額度申請。
由環境保護處彙整前一年度執行之溫室氣體減排案,並送交工業局委辦機構後,由工業局執行第二方查證,並將查證結果登錄於該局自願減量平台中。所有減量案件皆經工業局認可及記錄,未來與環保署檢討溫室氣體相關管制時,相關資料可作為本公司於溫室氣體總量管制施行前,對溫室氣體減量努力之佐證,以減緩溫室氣體減量壓力。中鋼於94年起即配合工業局執行相關作業,截至109年,本公司合計執行減量案件數為1,280案,累積減量則達到187.5萬公噸CO2e/年。由於減量績效卓著,歷年皆獲工業局相關獎項肯定,109年亦獲選為減量績優廠商。
中鋼參與碳揭露專案(CDP)之填報,於109年取得管理等級(B)之成績,優於鋼鐵業平均(C)、亞洲平均(D)以及全球平均(C),本公司將溫室氣體管理與改善視為長期投資,努力的成效已與全球各先進鋼廠齊頭並進。
年度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逐年委託環保署認可之查驗機構查證,取得查證聲明書。於查證過程中,持續精進資訊內容,109年排放數據註1如下表。
另針對抵換專案計入期之監測作業,委託查驗機構查證,可協助精進溫室氣體排放相關之監測作業、數據計算的正確性以及紀錄資料之保存。相關內容無誤後,可向環保署申請抵換專案減量額度。
單位:公噸CO2e | 107年 | 108年 | 109年註4 |
---|---|---|---|
範疇1 | 20,805,771 | 20,351,815 | 18,318,428 |
範疇2 | 1,294,689 | 1,181,783註2 | 1,260,769 |
總排放量註1 | 22,100,460 | 21,533,598 | 19,579,197 |
單位:公噸CO2e | 107年 | 108年 | 109年 |
範疇3註3合計 | 14,021,934 | 11,434,160 | 11,114,462 |
購買的產品及服務 (原物料) |
149,692.57 | 142,745.76 | 132,985.25 |
資本財貨 | 1,034.19 | 392.11 | 573.11 |
燃料與能源相關 | 2,382,719.07 | 1,137,617.92 | 993,233.58 |
上游運輸及輸配 | 760,820.14 | 631,687.83 | 416,272.49 |
廢棄物處理 | 3,189.59 | 3,374.36 | 3,301.60 |
商務旅行 | 576.75 | 436.41 | 116.21 |
員工通勤 | 5,328.06 | 5,260.56 | 5,151.22 |
上游租賃之資產 | 233.70 | 245.53 | 203.47 |
下游運輸及輸配 | 188,127.99 | 240,565.11 | 167,450.28 |
售出中間產品的加工 | 389,781.97 | 194,455.55 | 230,488.81 |
賣出產品的使用 | 7,920.98 | 8,282.02 | 1,933.78 |
賣出產品的最終處置 | 3.02 | 19,122.84 | 15,583.84 |
下游租賃資產 | 662.94 | 656.27 | 640.64 |
特許經銷商 | 707.22 | 716.15 | 694.83 |
投資 | 10,131,135.65 | 14,021,933.84 | 9,145,832.67 |
註:
|
中鋼目前已初步規劃兩階段碳中和路徑,此路徑目前尚欠缺成熟技術、綠氫資源,且需改造設備,將面對技術、資源、成本等三大挑戰,全球鋼廠亦皆面對相同的挑戰,中鋼將積極投入相關研發作業。
中鋼近年致力於產線製程上開發、導入節能減碳技術、降低燃料與電能使用、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及改善能源產製與使用過程產生污染與操作等問題,其作法分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