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SDGs (T-SDGs) :核心目標12、13
中鋼於110年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長期以139年達成碳中和作為努力目標,初步規劃各項策略,並繪製碳中和路徑規劃圖,期許實現永續發展社會,以行動引領台灣各界企業,並協助政府達到碳中和目標。因此中鋼通過持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提高自身價值,面對低碳轉型路徑中伴隨而來的風險機會,以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議之框架進行揭露,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中鋼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風險管控及因應對策所付出之努力,並將此概念傳遞於高階主管及各層級同仁。
中鋼氣候治理架構由董事會為氣候最高治理單位直接督導,「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為主要管理階層,下轄「永續環境發展小組」、「風險管理小組」以各部門副總經理為召集人,各司中鋼所面臨之氣候變遷議題,各小組依據推動成果將定期於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報告進度。
此外為因應淨零碳排議題,中鋼於110年2月所設置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擔任負責人,並監督氣候變遷議題 ,每季召開一次會議,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進度。
此外為因應淨零碳排議題,中鋼於110年2月所設置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擔任負責人,並監督氣候變遷議題,每季召開一次會議,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進度。
碳中和小組推動事紀 | |
---|---|
重要期程 | 進度摘要 |
2021.02.26 |
|
2021.04.22 |
|
2021.06.21 |
|
2021.08.31 |
|
2021.10.27 |
|
2022.01.04 |
|
2022.02.22 |
|
2022.04.18 |
|
2022.07.20 |
|
2022.10.25 |
|
2023.01.12 |
|
2023.04.17 |
|
中鋼依循TCFD之建議,識別各部門氣候變遷所帶來之風險與機會,進而有效因應氣候變遷所衍生的廣泛議題,並將氣候相關風險納入公司整體風險管理架構中,詳情可參閱「風險管理」章節。以下將針對中鋼公司鑑別重大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流程進行詳細說明:
情境分析
為分析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業務策略影響,中鋼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以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所提出之研究報告,於考量自身營運特性與外在市場變化等轉型因子後,分別採取IEA之宣告政策情境 (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s, APS)、淨零排放情境 (Net Zero Emissions, NZE) ; 對於極端氣候影響因子,採取IPCC極高排放情境(SSP5-8.5)進行模擬分析。
氣候風險機會辨識
為辨識出符合中鋼公司之產業性質並接軌國際永續標準,本公司參考TCFD指引與鋼鐵產業之國際報告,篩選出於氣候變遷下可能面對之風險與機會議題,考量範圍涵蓋產品應用、供應鏈、調適與減緩活動、新興技術研發與投資、營運製程等各面項議題,彙整出 7 項轉型風險、4 項實體風險與 7 項機會議題。
重大風險與機會議題鑑別
根據上述風險與機會議題,以發生時間區間、發生可能性、影響程度展開風險辨識,依據生產、業務、技術、財務及企劃部門主管、同仁之專業經驗,進行中鋼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重要性鑑別。其中,「發生時間區間」設定為:短期(111-112年)、中期(112-119年)、長期(119-139年);「發生可能性」及「影響程度」由受訪之各部門針對部門執掌與業務範疇進行判斷,並繪製成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圖,完成重大議題鑑別。
訂定風險管理因應措施,並透過指標目標進行追蹤
針對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由各相關部門訂定因應措施、追蹤指標與短、中、長期目標,掌握氣候變遷影響之下的風險與機會因應方法。
短期為111年至112年、中期為112年至119年、長期為119年至139年
排序 | 風險類型 | 風險議題 |
---|---|---|
1 | 轉型風險 |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2 | 轉型風險 | 低碳轉型過程可能因原物料供應緊張,使成本上漲 |
3 | 轉型風險 | 客戶因應氣候變遷使用鋼需求改變 |
4 | 轉型風險 |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新興煉鋼技術,進而增加成本 |
5 | 轉型風險 |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提升各項資產的能資源效率標準,例如更換高效能設備,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6 | 實體風險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使供應商(原物料)無法正常生產或配送,影響營運 |
7 | 實體風險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影響生產 |
8 | 轉型風險 | 因應法規、客戶與國際倡議以及公司設定之減量目標,持續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9 | 實體風險 | 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致使缺水風險提高,影響生產 |
10 | 實體風險 | 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港口地區遭淹沒,導致資產受損 |
11 | 轉型風險 | 環境相關消息、輿情回應 |
短期為111年至112年、中期為112年至119年、長期為119年至139年
排序 | 機會議題 |
---|---|
1 | 提供風電相關材料,生產高規電磁鋼片,跨足電動車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 |
2 | 持續開發和擴展公司之低碳排放技術,並提供低碳商品,獲得客戶青睞 |
3 | 各國因應氣候變遷,提高面對氣候韌性之需求,進而增加獲利 |
4 | 與產業鏈協作進行低碳轉型,減少產品生命週期足跡,獲得客戶青睞 |
5 | 透過研發新技術,減少產品資源耗用 |
6 | 因應低碳轉型,持續開發多元化再生能源,提高面對碳費之韌性 |
7 | 積極節能減碳,發展碳權,參與碳市場 |
轉型風險/機會 | 情境 | 情境分析事件 | 對中鋼之營運衝擊 | 因應策略 | 目標 |
---|---|---|---|---|---|
轉型風險 為因應與碳費相關之新興法規(如CBAM)需繳納碳費,進而增加營運成本。 |
溫度上升1.8℃ (IEA APS) |
|
|
|
中鋼公司之碳排目標:
*以107年作為基準年 |
轉型風險 低碳轉型過程可能因原物料供應緊張,使成本上漲。 |
|
|
|
配合中鋼公司開發新料源政策,以每年開發一種為目標。 |
|
轉型風險 客戶因應氣候變遷使用鋼需求改變。 |
|
|
|
|
|
機會 提供風電相關材料,生產高規電磁鋼片,跨足電動車供應鏈,擴大事業版圖。 |
|
||||
轉型風險 因應低碳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新興煉鋼技術,進而增加成本。 |
溫度上升1.5℃ (IEA NZE) |
|
|
|
|
機會 持續開發和擴展公司之低碳排放技術,並提供低碳商品,獲得客戶青睞。 |
|
|
*各情境考量西元2050年50%信心水準溫度上升度數
實體風險 | 情境 | 情境分析事件 | 對中鋼之營運衝擊 | 因應策略 | 目標 |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使供應商(原物料)無法正常生產或配送,影響營運。 | 溫度上升2.4℃ (SSP5-8.5) |
|
|
|
維持原物料供貨量能與穩定性,確保供應鏈運輸與成本之平衡 |
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致使缺水風險提高,影響生產。 |
|
|
|
|
*各情境考量21世紀中期溫度上升度數
中鋼已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長期以139年達成碳中和作為努力目標,初步規劃各項策略,並繪製碳中和路徑規劃圖,擬訂以短期採取「增加再生能源使用」、「加大力度提升能源效率」為主,110年完成251項減碳行動方案,達成減碳29萬噸/年,減幅1.3%;111年完成221件減碳行動方案,達成減碳量62.6萬噸/年,減幅達2.8%,在中、長期碳中和路徑規劃方面114至119年主要透過「高爐添加還原鐵」、「高爐噴吹富氫氣體」、「鋼化聯產」、「增用廢鋼」達到119年較107年減碳22%之目標(目前正規劃強化至25%),119年之後邁向淨零碳排的長程規劃有4個路徑,「設備電力化」、「無碳燃料」、「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全氫能冶煉製程」,共10個面向推動減碳工作。
為能達成碳中和之目標,中鋼亦已規劃二階段之路徑,惟部份策略目前尚欠缺成熟技術、綠氫資源,且需改造設備,將面對技術、資源、成本等三大挑戰,全球鋼廠亦皆面對相同的挑戰,中鋼將積極投入相關研發作業,持續滾動式檢討調整各項策略之進程
中鋼碳中和路徑管理策略-內部碳定價
目前規劃以外部價格作為中鋼內部碳定價制定依據,外部價格包含國內碳稅費及國外碳關稅,除可計算排碳相關成本、敏感度分析,亦能有效評估減碳相關資本支出或研發投資之效益。
該內部碳定價金額,將能有效控管公司整體碳排放量,及促使推動更低碳的生產流程、研發技術,或重新調整內部操作方式與生產流程,以因應利害關係人之期待。
中鋼溫室氣體減量成果
中鋼之溫室氣體減排專案由環境保護處彙整,送交工業局委辦機構後,由工業局執行第二方查證,並將查證結果登錄於該局自願減量平台中。所有減量案件皆經工業局認可、記錄,未來與環保署議合溫室氣體相關管制時,可作為本公司對溫室氣體減量努力之佐證,以減緩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壓力。中鋼於94年起即配合工業局執行相關作業,自100年至111年期間,本公司合計執行減量案件數為1,318案,累積減量則達到153.1萬公噸CO2e/年,111年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合計註銷15,342噸CO2e由於減量績效卓著。中鋼歷年皆獲工業局相關獎項肯定,111年亦獲選為自願減量績優廠商。
參與高雄市政府跨部門溫室氣體合作減量專案
中鋼近年來持續配合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辦理「跨部門溫室氣體合作減量專案」,協助偏鄉及弱勢團體更換節能設備,近五年投入案件數、金額及減碳量如下:
年度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合計 |
---|---|---|---|---|---|---|
案件數 | 3 | 7 | 5 | 7 | 6 | 28 |
補助金額(元) | 527,758 | 503,509 | 625,900 | 692,684 | 788,459 | 3,138,310 |
減碳量 (kg CO2e) |
34,091 | 16,895 | 16,331 | 6,767 | 145,251 | 219,335 |
因應氣候變遷,盤查及揭露企業組織之碳足跡漸成為利害關係人重視之重大議題,為更新碳足跡資訊及建立更完善碳管理機制,中鋼執行23項大類產品如熱軋鋼捲等之碳足跡盤查作業,並由各生產單位齊心合力協助下順利完成,通過BSI公司外部查證,於111年11月23日取得查證聲明書。
於內部查證過程中,屢次面臨佐證資料出處及不一等因素,因此啟發出可連結既有資訊系統,建立一套管理盤查系統之想法,以利加速碳足跡計算,減少場內人力負荷,進而透過系統管理,監視生產工廠排碳狀況,作為管理之重要工具。同時,因應逐步新起之碳關稅及淨零排碳熱潮,各產業品牌公司競相訂定淨零排碳目標,其供應鏈群起響應,投入建立產品排碳基線、減量行列。然而中鋼身為國際鋼鐵製品供應大廠,自然不會置身於外,將會持續執行碳足跡盤查以更有效瞭解碳暴露程度,同時滿足主管機關、客戶及供應鏈之期望,攜手邁向永續淨零,以及因應投資人或客戶之詢問,以及更有效瞭解碳風險暴露程度。
查證聲明書
內部查證過程
本公司熱軋鋼捲碳足跡為2.151kgCO2e/kg
中鋼參考環保署相關規定及國際作法,訂定「碳權交易及管理規定」,並將相關作業納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由環境保護處向主管機關提出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申請,至111年底,本公司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尚餘451.72萬公噸CO2e。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1~3)
年度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逐年委託環保署認可之查驗機構查證,取得查證聲明書。於查證過程中,持續精進資訊內容,111年排放數據註1如下表。
溫室氣體排放 (單位:公噸CO2e) |
109年 | 110年註3 | 111年 | |
---|---|---|---|---|
直接排放 (範疇1) |
18,318,428 | 20,939,573 | 18,248,901 | |
輸入能源的間接排放 (範疇2) |
1,243,430 | 1,357,456註2 | 1,412,524 | |
總排放量註1 | 19,561,858 | 22,297,029 | 19,661,425 | |
其它間接(範疇3)合計 | 11,114,462 | 12,055,837 | 11,216,225 | |
運輸產生的間接排放 | 上游運送與貨物配送 | 416,272.49 | 683,165.24 | 482,727.62 |
商務旅行 | 116.21 | 62.27 | 82.37 | |
員工通勤 | 5,151.22 | 5,037.38 | 5,005.56 | |
下游運送與貨物配送 | 167,450.28 | 282,275.03 | 348,553.11 | |
組織所用產品產生的間接排放 | 購買的產品及服務 (原物料) |
132,985.25 | 144,440.62 | 147,361.03 |
資本財貨 | 573.11 | 203.70 | 543.91 | |
採購的燃料與能源 | 993,233.58 | 1,065,448.28 | 1,118,068.66 | |
廢棄物運輸及處理 | 3,301.60 | 2,323.32 | 5,263.81 | |
上游租賃之資產 | 203.47 | 164.05 | 165.39 | |
組織之產品使用的間接排放 | 售出中間產品的加工 | 230,488.81 | 208,819.42 | 122,055.76 |
賣出產品的使用 | 1,933.78 | 488.54 | 0註4 | |
賣出產品的最終處置 | 15,583.84 | 52,283.00 | 5,366.03 | |
下游租賃資產 | 640.64 | 607.32 | 614.32 | |
特許經銷商 | 694.83 | 778.49 | 931.04 | |
投資 | 9,145,832.67 | 9,609,740.49 | 8,979,486.07 |
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 (單位:公噸CO2e/營業額 千元)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
直接排放 (範疇1) |
0.09964 | 0.08060 | 0.07282 |
輸入能源的間接排放 (範疇2) |
0.00676 | 0.00523 | 0.00564 |
其它間接 (範疇3) |
0.06046 | 0.04641 | 0.04476 |
註1: 本公司溫室氣體以營運控制權法劃定邊界,包括總公司及總部大樓等重要營運據點。計算方式則採用排放係數法計算,溫室氣體種類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及三氟化氮。由於本公司於102年10月於盤查邊界中新增中鋼集團總部大樓,103年為調整邊界後之第一個完整年度,故調整基準年為103年。基準年排放量以IPCC第四版評估報告計算為 20,629,824公噸CO2e。係數來源含環保署公告之排放係數管理表、世界鋼鐵協會係數及自廠檢測含碳率推算排放係數等。
註2: 修正採以最新公告計算係數,故與 110年報告書刊載數據有所落差。
註3: 依新版ISO 14064-1:2018內容執行110年溫室氣體盤查。
註4: 本公司111年度無外售焦爐氣。
註5: 本年度「燃料與能源相關活動」、「廢棄物運輸及處理」、「上游運送與貨物配送」及「商務旅行」,由第三方機構DNV執行查證。
註6: 本公司為營業額100億元以上鋼鐵業公司,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定揭露母公司個體數據。
中鋼近年致力於產線製程上開發、導入節能減碳技術、降低燃料與電能使用、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及改善能源產製與使用過程產生污染與操作等問題,其作法分別為:
實現低碳排冶煉之製程開發
中鋼在低碳高爐技術開發上主要規劃有3個技術核心,包含(1)低排碳爐料添加;(2)富氫氣體噴吹;與(3)爐頂氣CO2的補集與改質等,其中前兩項為近、中程之執行目標。在低碳排爐料添加上,本公司高爐已成功地建立還原鐵粒添加技術。富氫氣體噴吹方面,在未獲綠氫之前,本公司規劃吹入高氫含量的焦爐氣進入高爐,以氫取代部分噴煤減少高爐排碳。技術部門已編列相關預算,規劃在112年底至113年進行單鼓風嘴噴吹測試,以評估噴槍效能與噴吹安全設計等,建立噴吹相關技術。此外,中鋼技術部門參考國外案例與技術,成功地設計出富氫操作下高溫多料層高爐模擬爐,可評估自料面到滴落帶爐料的反應特性。本設備於111年10月份於國外設備商工廠完成出廠前之冷、熱試車,規劃在112年第1季可完成系統的安裝。值得一提的是,中鋼公司導入學界學術能量,共同組成了研究團隊,以低碳高爐技術開發為題向國科會提出計畫申請,獲國科會核准通過為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此計畫於111年11月啟動,以上述3個核心技術為主,展開16項計畫的研究工作。
節能減碳之製程改善
煉鋼適度放寬鋼板高強度結構用鋼、熱軋包晶鋼、冷軋高品級IF鋼等扁鋼胚燒除管制,並藉由提升模液面、鋼液過熱度以及澆速的穩定控制,穩定下游產品品質,降減碳排放量5,078.2公噸CO2e/年;精進高硬化能模具用鋼SCM440熱整平溫度,由改善前905℃降為680℃,降低碳排放量約0.007 公噸CO2e /公噸鋼;透過控軋控冷製程,優化條線軋延前組織,搭配縮時球化製程,可節省燃料用量及風扇電費,以條二50BV30採縮時球化生產,每爐縮短2小時,估計降減碳排放量48.1公噸CO2e/年。熱軋持續推動熱進爐優化、熱直裝等作業,建立煉軋鋼平台同步直裝技術,降低加熱能源消耗;藉由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111年為公司取得1.4萬公噸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減量額度,等同於36座大安森林公園之年減碳量。
節省電能與燃料使用
建立動力工場FGD泵浦調控技術,減少泵浦電能使用;建立動力工場冷卻水系統串製程設備調控技術,減少外購電成本;藉由轉爐生產排程與製程資訊,建立熱值預測技術,並應用於動力二場BLR9~11鍋爐前饋控制,應用後能減少主蒸汽波動與主蒸汽排放機會,並可提高鍋爐負載。111年拓展盛鋼桶純氧燃燒預熱系統應用範圍,新增一座純氧預熱台,此外,更延伸至鋼液分配器預熱節能,透過燃燒系統調整方式節省15%燃料耗用;開發空壓機離心核心技術建立,包含性能分析技術與振動強度分析技術,以空壓四站TAE120型1-3級葉盤為驗證對象,分析效率與量測值比對誤差小於5%;平均模態保證指標大於0.7,並提出效率提升2%的設計方案,待112年落實應用。
改善能源產製與使用過程產生的污染及操作
利用洗滌試驗設備,以實驗設計法設計實驗條件組合及進行現場尾氣洗滌實驗,結合數據分析及模式模擬,評估尾氣洗滌最適操作程序,建立降低尾氣中H2S濃度技術;盤點輕油場可節能機會,建立輕油場模擬模型,分析節能操作策略,進而提出調降富苯洗油預熱溫度之節能操作方案,減少輕油場中壓蒸汽用量。
於降低燃料使用上,111年持續拓展煉鋼廠盛鋼桶預熱節能,新增第二座純氧預熱台,預計112年上線使用;此外,節能觸角也延伸到鋼液分配器的預熱系統的燃燒調整上,經由現場燃燒系統的診斷後進行燃燒系統調整,使鋼液分配器可在更低的燃料耗用下完成充分預熱,調整後預計可節省燃料耗用15%,預期可節省700萬燃料費用。
於節省電能使用上,完成空壓機離心核心技術建立,包含性能分析技術與振動強度分析技術,以空壓四站TAE120型1-3級葉盤為驗證對象,分析效率與量測值比對誤差小於5%;平均模態保證指標大於0.7,並提出效率提升2%的設計方案。
快削鋼外部減碳效益量化
快削鋼能節省CNC加工過程電力耗用,節省切刀與切消油損耗,並且加工生產速度更比一般鋼材快速,縮短交貨時程。為嚴謹量化快削鋼生命週期減碳效益,中鋼、工研院綠能所與崑山科大以理論及實測方式合作完成1144、1215、S45CS1 三種快削鋼與S45C中碳鋼於CNC加工階段之能資源耗用實測與比較,並進一步量化減碳效益。為嚴謹方法學與計算所使用之參數,111年10月4日舉辦專諮會,邀請鋼鐵公會、逢甲大學、臺北大學、虎尾科大、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崑山科大、達奈美克公司、工研院等外部專家審查。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種快削鋼1144、1215、S45CS1之生命週期減碳係數為287.91、503.42、687.47 kg-CO2e/t-快削鋼。考量有不同類型之CNC加工,同時建立三種快削鋼1144、1215、S45CS1每加工移除1公噸快削鋼之減碳係數,依序為702.75、1228.89、1678.20 kg-CO2e/t-移除量,本研究建立能即時擷取CNC加工能耗參數之CNC加工機,而實測加工零件成品為工業界經常使用之愛克姆螺桿,如下圖所示。經統計110年快削鋼銷售93,010公噸,整體生命週期減碳效益為36,801公噸CO2e。
實測加工零件成品為愛克姆螺桿
具即時擷取加工能耗參數之CNC加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