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註1:各情境考量21世紀中期溫度上升度數
註2: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實體風險 情境註1 情境分析事件 對中鋼之營運衝擊 因應策略 指標與目標
颱風/洪水衍生之極端天氣事件(原物料) 溫度上升2.7℃(SSP 2-4.5)/溫度上升4.4℃(SSP5-8.5)
  • IPCC AR6註2指出主要原料產地(如澳洲)颱風與其衍生的極端強降雨之發生頻率與強度將增加
  • 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所造成之原物料供應問題,恐致供應鏈斷鏈或影響生產
  • 以營運不中斷概念將氣象監測、供應鏈維繫等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以即時回應任何可能之氣象變化與原物料生產、運送之風險,考量原料產地氣候提早進行備料與調度
  • 考量供應鏈運輸風險,選擇受氣候因素影響較輕微之據點做為原物料輸送中轉基地
  • 維持原物料供貨量能與穩定性,確保供應鏈運輸與成本之平衡
氣候模式變化所導致之缺水
  • 依據我國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指出,中鋼公司主要工業用水水源之集水區,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將會在中期與長期分別增加19.5~27.1%。
  • 極端氣候使缺水風險提高,進而影響工廠生產製程之運作
  • 持續提高製程水回收比例,致力進行水源多元化,並提高使用再生水比例
  • 長期計畫評估海水淡化之可行性,以進一步避免缺水風險
  • 116年規劃提升廢水純化場回收率,耗用新水量降低58.4%。
  • 119年朝多元水源目標邁進,持續評估廠內廢水回收再利用,預期耗用新水量將降低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