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低碳轉型風險並掌握對應機會

註:各情境上升溫度為21世紀末50%信心水準上升度數

轉型風險 情境 情境分析事件 對中鋼之營運衝擊 因應策略 指標與目標
原物料轉型 溫度上升1.7℃ (IEA APS)
  • 於低碳排放情境中,還原鐵或廢鋼將可能成為重要原料來源,甚至高品質鐵礦需求將提高,原料價格將因此產生波動
  • 產業界對新興原物料需求上升使其價格上漲,如中鋼增加使用將提升營運成本
  • 盤點多種替代低排碳鐵源,納入評估範疇
  • 對低排碳鐵源料源進行布局與發展
中鋼之碳排目標:
  • 114年減碳7%
  • 119年減碳25%
  • 139年達成碳中和
*以107年作為基準年*
碳費機制實施
  • 以我國環境部碳費徵收費率為基準,並輔以國際實施碳稅、碳交易之案例,評估其影響
  • 需負擔排碳成本致使營運成本增加
  • 規劃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爭取適用之指定削減率,減緩衝擊。
  • 持續研發新興煉鋼技術以降低自身碳排,減少產品碳成本。
低碳能源規劃 溫度上升1.4℃ (IEA NZE,符合巴黎協議)
  • 於低碳排情境中,如因應鋼鐵業淨零技術中長期發展,再生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
  • 如中鋼持續以低碳能源降低外購電力,營運成本上升
  • 已於廠區設置太陽能光電,盡可能符合短中期廠內再生能源需求。
  • 與國內主要大型公司合資成立售電平台,確保再生電力來源並掌握成本。
  • 持續盤點長期減碳策略進行低碳能源需求。
碳中和技術研發
  • 於低碳排放情境中,鋼鐵業持續投入低碳煉鋼技術研發與應用
  • 投入研發新興煉鋼技術,致研發成本上升
  • 持續以能源流-碳流-物質流-成本之耦合分析,精進碳中和路徑。
  • 持續進行低碳新興煉鋼技術試驗,以符合操作性、安全性、功能性為主要要點。
  • 積極投入產學合作計畫投注研發低碳新興煉鋼技術,包含:添加低排碳鐵源、高爐噴氫取代煤、碳捕捉與應用。
機會 情境 情境分析事件 對中鋼之營運衝擊 因應策略 指標與目標
進入再生能源/汽車材料相關供應鏈 溫度上升1.7℃ (IEA APS)
  • 西元2030年全球風力發電之裝置容量將提高220%;西元2030年售車市場中,電動汽車占比將達到40%
  • 再生能源與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中鋼發展符合市場趨勢之產品,進而增加營收
  • 持續推動電動車用電磁鋼與先進高強度鋼材進入各大車廠,開發對應的產品應用技術並積極進行產品相關試驗與驗證。
  • 依據國內外車廠對不同馬達結構與功能之需求,進行超能效電磁鋼產品性能優化,以及生產調節與製程開發。
  • 持續開發高強度、可銲性、高韌性之風電結構鋼,提供水下基礎及風機塔架所需之風電鋼板,協助國內達到風電設施國產化目標。
  • 114年高品級鋼品銷售量占比50.3%以上
  • 119年高品級鋼銷售量占比51.6%以上
提供高強度鋼材強化氣候韌性
  • 為調適反覆出現氣候危害,各國政府持續強化公共建設災害韌性
  • 配合政策加強公共基礎建設與國土韌性工程,進而增加用鋼需求以提升營收
  • 提供高強度結構用工程用鋼,以符合極端氣候下工程建設安全需求。
  • 持續開發與推廣高強度結構鋼系列產品,協助國家中長期都市更新、橋梁整建等相關規劃。